商品 知识
首页
白露无尘服 产品展示 市场合作 新闻资讯 行业资讯 展会信息 常见问答 联系诚迪
新GMP专栏 食用菌专栏 实验室专栏 无尘专栏 行业专栏 行业知识 政策标准 关于诚迪
产品列表
现在位置:上海诚迪->新闻资讯->实验室资讯->国家重点实验室区域地图
国家重点实验室区域地图
时间:2018-6-25 11:37:22 来源:佚名 作者: 编辑: 访问次数: 关闭

timg (3)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师 周慧 实习生 张建林

导读

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布局基本反映了我国基础研究力量的地域分布。其中,京沪苏是全国科研资源最集中的地区,尤其北京,拥有国家实验室数量比上海两倍还多。

国家实验室代表了一个国家相关领域的最高科技水平,在科学前沿探索和解决国家重大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近日,科技部发布了《2016年国家重点实验室年度报告》《2016年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年度报告》和《2016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年度报告》三项报告,对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运行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

根据报告,目前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布在全国25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其中北京市79个,上海市32个,江苏省20个,湖北省18个,陕西省13个,广东和浙江分别有11个和9个。

福建、广西、贵州、新疆、河北、山东、山西、安徽、河南和云南等10省国家重点实验室都在4个以下,西藏、青海、海南、宁夏和内蒙古等省份则是空白。

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布局基本反映了我国基础研究力量的地域分布。其中,京沪苏是科研资源最集中地区,尤其北京,拥有国家实验室数量比上海两倍还多。而湖北和陕西依托雄厚的高教资源,以武汉和西安为代表,成为颇具实力的黑马。对于广东和浙江来说,当前科研院所和高校资源与其经济大省地位尚不匹配,但近年已做出很大改善,有望弯道超车。

京沪苏稳居第一梯队

报告统计,目前全国运行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共有254个,主要分布在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其中教育部131个,占51.6%;中国科学院78个,占30.7%;其他部门和地方45个,占17.7%。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布在全国25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其中北京市79个,上海市32个,江苏省20个,湖北省18个,陕西省13个。

科技部报告称,这份区域分布数据,基本反映了我国基础研究力量的地域分布。其中京沪苏三地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分布上稳居第一梯队。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三地之所以成为第一梯队,主要原因是高校、科研院所集中,其二是经济实力强,吸纳众多人才聚集。据地方统计局显示,2017年北京GDP总量实现28000.4亿元,上海GDP总量超越30133.86亿元,江苏省突破8万亿,仅次于广东。

在地区发展定位上,在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明确支持北京、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目前具有代表性的前沿科技领域,比如脑科学研究领域,“中国脑计划”布局中,北京和上海都成立了研究中心,2018年3月22日,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成立;5月14日,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成立,形成一南一北两个中心。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虽然北京和上海在诸多创新指标上引领全国,但其在参与全球竞争中,对标美国硅谷等世界级的科技创新中心,还有待提升的地方。

此外,北京和上海坐拥国内最优的科技资源,除了发挥国家实验室的作用,还应该通过多种渠道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基础研发和试验发展研发的投入力度,特别是让企业提高对基础研究的积极性。

当前北京、上海、合肥都获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作为科技创新的核心任务。江苏也在积极争取发挥当地科教优势,在南京设立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陕西湖北优势突出

湖北和陕西国家实验室数量居第二梯队,其中湖北有18个,陕西则有13个。这两个省,以西安和武汉为代表,高校扎堆,科研优势突出。

据统计,武汉拥有高等院校82所,高校数量全国第二,在校大学生规模居全国第一,达104万人。材料显示,截至2016年底,武汉大学拥有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拥有4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各拥有2个。

西安则拥有高等院校63所。截至2016年底,西安交通大学拥有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各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西安和武汉科研大市的优势尚未完全的发挥,地方高校人才“孔雀东南飞”一直未根本解决。如何利用好科研优势,是这些城市要解决的问题。

近年西安的努力体现在多个方面,一是发挥当地科研院所科研优势,打造“硬科技之都”。“硬科技”具有较高技术门槛和技术壁垒,体现核心性、产业性、实体性、原创性等“硬”特质。另一方面则是吸引大学生在西安落户,以改变过去“孔雀东南飞”的局面。

武汉也在大手笔留住武汉的大学生,吸纳校友回武汉投资,充分挖掘高校资源;另外武汉在科研成果转化和科技体制创新方面,也在不断的改革突破,试图激发高校和科研院所活力。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西安和武汉是否能真正把握好其科教优势,将会成为其在新一线城市竞争中崛起的关键要素。一方面,国内一线城市生产成本大幅提高,人才外溢已经开始,作为高校扎堆的区域中心城市,当下正迎来最好的机会。

粤浙赶超之路

值得注意的是,广东和浙江分别有11个和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虽然在全国排名居中,但与其经济大省的地位不太匹配。比如东北的吉林有1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的甘肃有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广东和浙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少的原因之一,是两地高校资源不如北京、上海以及江苏、湖北、陕西丰富,而高校是目前基础研究的重要载体。比如江苏有211高校11所,湖北有7所,北京有26所,上海9所。浙江只有一所211(同时也是985)高校,即浙江大学,广东有四所211高校。

其二,从历史渊源来看,在计划经济时代,重大科研基础配置都跟着高校、实验室、国有企业等,广东和浙江都不是重点布局区域。

近年来,这一问题已引起浙江高度重视。浙江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温暖近期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提到,沪苏皖都非常重视争取中央部委和研究机构的支持合作,着力开展基础研究,高度关注未来产业发展,超前布局战略核心项目和重大科学装置,孕育出了一大批具有战略性、引领性、革命性的产业。相对而言,浙江省基础研究、科学装置、尖端研发的基础比较薄弱,成果也不够多。

广东省也面临类似问题。2018年初,广东省科技厅厅长王瑞军表示,广东基础研发投入仅占R&D经费的4.23%,还没达到全国基础研究投入5.2%的平均水平。相较北京14.22%和上海的7.4%仍有较大差距。

广东和浙江恰恰也是近几年高校教育改革创新力度最强的城市。一方面两地经济发展迅速,需要较好的高等教育资源配套;另外两地企业创新活跃,政府财力雄厚,民间资本活跃。比如浙江新成立了西湖大学、之江实验室。广东方面,以深圳为代表,通过参与中外办学、引入高校合作办学等弥补高教资源的不足,近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南方科技大学等校园建设都有较大进展。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随着中国科技企业的崛起,大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导作用会越来越突出,比如杭州的阿里系,广东的华为,在资本和人才加持下,浙江和广东在近年的研究能力会迅速加强,类似之江实验室、西湖大学、南方科技大学这些具有创新意义的平台会增加。

用户:
更多评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留言:
验证码:
上海诚迪卫生用品有限公司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备案号:沪ICP备10006919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直线:18017018141;传真:021-33250253;E-mail:shcendy@126.com